山海关角山的传说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日期:2018-03-26 11:02:22


        出城北门,走八九里路,过两道亭,来到半山腰的丛林中,有座庙宇,当地人叫它"角山寺"。据说庙中的栖贤殿是明代书法家肖显的书馆,寺的东侧就是万里长城。这座背靠燕山,面向渤海的庙宇,为什么称“角山寺”呢?还得从四百年前明朝嘉靖年间说起。

        相传,在山海关北门里的药王庙原是个小庙,没有和尚,也没有道士,只有一家姓詹的看庙。老夫妻俩带着个独生儿子。因家中贫寒,这孩子从小给人家放羊,长到十多岁,也没有人教他习文识字。但是,远亲近邻,人人奇怪这放羊的小孩,竟会背诵四书五经,有人说他是神童下界。


        其实,是这么回事。药王庙里有个私塾,乃是本城绅商筹办,聘了一位关老夫子执教,学生均是富家子弟,庙内终日书声朗朗。有个放羊的孩子经常在窗下偷听,日复一日,《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和《四书》、《五经》竟背得滚瓜烂熟。有一天,他又偷听时,被一学生看见,几个富家子弟便一哄而起,欺侮这个放羊的孩子。还是关老夫子出来解了围。“你常在这儿听人念书吗?”老先生问。小孩偷看了老先生一眼,见他一脸和气,便说声“是”。 

        关老夫子从《论语》、《中庸》到《大学》,考了他七七四十九个问题。没想到,一个十三岁的放羊孩子,竟能对答如流。这真使老夫子喜出望外,便一口答应免费收了这学生,并取名詹荣,字角山。关老夫子是举人,满腹文章,爱才如命,收了詹荣,每日早晚专为詹荣授课,尽心教授,詹荣聪明过人,一点就通,学业进步神速。 

        有一天,关老夫子对詹老头说:“荣儿聪明,文才已就,趁他年幼,老夫想叫他去投鼻梁山道人习武深造,以便日后报效家国。”“多谢老夫子一片好心,可这鼻梁山,山高路远,小孩子能去吗?”詹老头有些不放心,没等老师答话,詹荣急忙跪在两位老人面前:“孩儿谨尊师命,明日就上鼻梁山!”“不!今夜就去,不可耽误!”老师说。“是!”詹荣给老师磕了头,辞了爹,直奔鼻梁山而去。 

        詹荣出了北门,来到水墨河。那时候,水墨河一片汪洋,波滔滚滚。詹荣一心上山,哪管这些,脱下鞋袜,抬腿下水。这时,只见对岸一盏红灯飘飘而来,一会儿,两个人已站在詹荣面前,他们身高五尺开外,一个面似锅底,一个面如白玉。黑脸大汉问:"你是詹荣吗?""是。请问二位是?""我俩是奉师父之命前来接你,以后就叫我们师兄吧。来,我要背你过河。" 

        詹荣心里纳闷:这两个怪人,怎么认出我来,又要背我过河呢?但过河求师心切,管那些干啥,便一跃上了黑大汉的背上。说也奇怪,两个大汉即不下水,又不趟河,一阵嗖嗖之声,就从水面上过去了。三人到了对岸,直奔鼻梁山而去。从此,詹荣夜来晨归,都是两个大汉接送。据说这两个大汉就是关老爷身边的周仓与关平。 

        三年过去了,詹荣在鼻梁山道人的传授下,已经文成武就。后来,果然考中文武进士,最后擢升到兵部侍郎之职。晚年卸任回乡,仍念念不忘恩师,便在鼻梁山造起寺院,重塑关爷及周仓、关平金像,寄托思念之情。因詹荣别号角山,为了纪念詹荣造庙,后人便叫此庙为"角山寺"。 

        几百年来,“角山寺”远近闻名。此寺有“瑞莲捧日”、“山寺雨晴”胜景,都列入榆关八景。现今游人只记得角山,反而将鼻梁山的名字忘记了。

整理编辑:单佩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