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酒壶轶闻之“一两银子一担水”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日期:2018-03-26 10:55:57
民国年间,山海关叫临榆县。当时有位知县姓赵,他很爱喝酒,每日酒壶不离手,因此人送外号“赵酒壶”。这赵酒壶不但爱喝酒,对喝水也很有讲究。这角山寺龙王殿前檐下龙井中的井水味道甘美,与京西的玉泉山水齐名。一日他游角山寺,喝了寺中老和尚用角山龙井中的水给他沏的茶,顿觉这水确实滋味甜美。下山以后,他就叫衙门里管挑水的夫役每天去十里远的角山寺龙井中给他挑一担水,挑这一担水就给他一块现大洋。这一块大洋一担水,挑水的哪儿见过这样的美差,每天都乐不得儿的。那赵酒壶只要每天能喝上这角山水,吃到用这水做的饭菜,便悠然自得,自享其乐。
这天,人们见这夫役这些天不像过去那样和大伙儿一块儿去北门外的井中挑水,却老远的跑十里路爬到老高的角山寺上去给赵县长挑水喝,就有人逗那挑水的夫役说:“老弟,你真傻!那赵县长的口味就那么有准儿?今天你就别去角山,就从这北门外的井中给他挑一担去,看他能不能喝出来!”那夫役一听也有道理,便悄悄地从北门外水井中挑了一担水,还按老时间给送到了县衙门里。
到了第二天一大清早,这夫役就让赵县长给叫去了,问他说:“挑水的,你和我说实话,我不责怪你。你昨天这水是从哪儿挑来的?”夫役一听赵县长这话,吓得扑通一声就跪下了,只好将实情告诉了赵知县。赵知县说道:“只准你这一次!我一块大洋一担水,就是为的爱喝,你竟敢欺瞒本县!”原来这赵酒壶并不只是爱喝这角山龙井里的水,还用它来泡烟泡。用这角山龙井里的水泡烟泡,每两烟土可以多泡出二、三钱烟泡来。这挑水的夫役哪里知道这些,只是吓得他连连磕头,从此再也不敢随人扯蛋了。
赵酒壶轶闻之受拒二郎庙
当年这临榆县衙里,有两个风云人物,一个叫宋衡,一个叫王六。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宋衡的嘴儿,王六的腿儿”。谁要是打官司,只要买通这两个人,没有打不赢的。这二人都是秀才出身,在县衙多年,颇能弄柄。赵酒壶刚上任不久,县里便出了一件命案:交界河一个姓姜的财主,勾引奶妈,使奶妈怀了身孕,奶妈无颜于世,便跳井死了。奶妈家里的人不干,就到县衙门把姜财主给告下了。这姜财主暗暗派人给王六送了三小车银子,王六用这银子把衙门上上下下都打点到了,剩下的肥了自己的腰包,只瞒着这新上任的知县赵酒壶。
赵酒壶刚上任不久,便按例拜访当地的名流显贵,宴请这些人。席间一位绅士借着酒兴,对赵酒壶拱手道:“恭喜赵县长,一到任就发了大财了!”赵酒壶莫名其妙,便问发了什么财了。那人笑道;“赵县长可真会装,交界河老姜家摊了人命案,给县衙送了三小车银子,这还不发了财了吗?”赵酒壶一听,急忙摆手道:“别说了,这银子不定是谁得了,待我慢慢查访。”
于是就暗暗查访,弄清了真相,原来是王六得了银子,买通了上下,竟把状子给压下了。他心想这王六在县衙多年,不知收受了多少贿赂,积下多少冤假错案。这样下去,这县衙门还有什么法度可言。于是便贴出一张告示:“从现在起,只准人告王六,不准王六告人。”这一下王六可受不了啦,被他欺负过的人都告王六徇情枉法,鱼肉百姓。王六一看在县衙实在混不下去,只好离开县衙,跑到离城西北六、七里远的“首山二郎庙”内躲了起来。
这一天,赵酒壶来到二郎庙观赏风景。王六在庙中一看是他来了,便急忙穿戴打扮一番。赵酒壶上了首山,刚来到庙门口,猛的见王六从庙内闪出,站在庙门口,高声朝他问道:“来人可是赵知县么?”赵酒壶一看他这身秀才打扮,不可失礼,便拱了拱手道:“正是本县。”王六又道:“今日知县到此,可有什么公干?”赵酒壶说:“非也,今日到此,只是为了看看风景。”只见这王六正色道:“那好,我来问你,你那衙门是有事衙门还是无事衙门?” “是有事衙门。” “那你为什么要私离职守,来此游山玩水?” “这……”赵酒壶一时语塞,稍稍打了个沉儿,心想这泼秀才虽是故意刁难报复于我,所言也并不全无道理,便随手一拱道:“多谢指教,本县知过,告辞了!”转身离开庙门,下了首山,回县衙门去了。从此再不登二郎庙。
整理编辑:单佩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