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刘墉巧对联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日期:2018-03-26 11:02:14
孟姜女庙殿门两旁,有一副十分有趣的楹联,但这副楹联出自哪里呢?
传说,清朝皇帝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都盛京,就是现在的沈阳。清帝迁都北京以后,清朝皇帝历年都去盛京祭祖。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乾隆皇帝从盛京祭祖回来,路过山海关,到了万里长城的起点老龙头。从长城上走到了澄海楼,观海望景,已经有些疲劳了,便下楼到海边的沙滩上,面对大海盘膝而坐,低首托腮,两眼微闭晒太阳,忽而入静,进入似睡非睡的状态。耳边不断地响起了海浪的波涛声,好似海水和水族向他朝拜。不知不觉醒来,长叹一口气,默默地凝望着时而上涨、时而下落的大海。过了一会儿,随手就用手指头在沙滩上很自然的写起来。先写了“海水”两字,然后又写“朝”字。写了一个不好看,就又接连写了“朝、朝、朝、朝、朝、朝”六个“朝”字,这时,乾隆端详了一会儿自己写的这七个“朝”字,就又抬起头看了一下海水,哗啦……一个浪头打上来,又落下去了,就又顺便写了一个“落”字。
这时,伴驾乾隆皇帝,三十五岁的东阁大学士刘墉,走过来看了看乾隆皇帝在沙滩上写的字,便连声称颂:“好联啊!好联!我主真是盖世英才也。”乾隆一听,斜了一眼刘墉,心想,我随便划拉写了这么十个字,竟说是“好联”,纯属表面对我奉承,内含着对我的讥讽。既然说我写的好联,我就难为难为他。于是,拖着长声问道:“刘爱卿,既然你知道是好联,想必也知道他的念法喽?”刘墉看看这十个字,便顺嘴念起来,结果,真的把这联的念法念出来了。乾隆听罢,微微一笑,点了点头,真不愧是大学士,就又道:“刘爱卿,既然知道这联的念法,那就作为上联,你把下联对出来吧!”刘墉赶忙领旨,低头看了一遍又一遍,急得满头都是豆粒大的汗珠。他抬起头来,望着天空擦汗,忽然,眼睛一亮,看到天上由西向东飘然而来的几朵白云,,信口说出了“浮云长”,接着便吟出了“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十个字。心想,这不正是与上联相对吗?便重新吟给乾隆听。乾隆听了十分高兴,不禁脱口称赞:“对得好!”刘墉顿时如释重负,精神焕发,当即甩下马蹄袖,双膝跪在乾隆的面前:“谢主龙恩!”
第二天,乾隆到孟姜女庙,看完了贞女的塑像,又看门口,没有对联,刘墉便急忙说:“我主昨天写的对联,不正是这庙门的楹联吗?”乾隆点了点头。刘墉马上备下了笔墨,乾隆就写上了这副楹联,流传至今。
那么,这副楹联究究如何念法?川流不息的游人到孟姜女庙游览,念法不一,往往念不准确。
实际这是一个文字游戏。楹联利用了汉字的一字多音、一字多义和谐音的特点,使人难辩难解。如果在“朝”“长”的字边加上三点水,读成“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那就易读易懂了。
经过许多文人墨客反复推敲和解释,还有以下多种读法。
一、海水朝潮、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长涨、长涨、长涨长消
二、海水朝潮、朝潮、朝朝潮落
浮云长涨、长涨、长长涨消
三、海水朝潮、朝朝潮、朝朝落
浮云长涨、长长涨、长长消
四、海水朝潮、朝朝潮、潮潮落
浮云长涨、长长涨、涨涨消
五、海水潮、潮、潮、潮、朝潮朝落
浮云涨、涨、涨、涨、长涨长消
六、海水朝朝潮、朝朝潮、朝落
浮云长长涨、长长涨、长消
七、海水潮、朝潮、朝潮、朝朝落
浮云涨、长涨、长涨、长长消
这些都是对自然景色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
来源:山海关区政协
(郎福泉、李增春搜集整理)